全国高端空降联系方式_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_全国可约可空降平台

跨界光伏的巨头,挥刀向低压变频器

迈向2025,光伏产业的众多玩家也正在见证业内的新生与消亡。在洗牌期内,顺利“过冬”是每家参与者正在求索的生存之路,断臂求生,逆势扩张,技术改造,价格竞争,每一家企业都在修炼自己的心经。而近期,跨界进入光伏的明星玩家美的旗下的合康新能做出了重要的转让决策,是业内今年具备代表性的“断臂求生”案例。

合康转型,先斩低压变频器
合康新能作为美的集团旗下的重要子公司,也是美的集团光伏业务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调整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近日,合康新能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转让子公司股权的议案》,同意将其持有的主要承载低压设备业务的控股子公司——长沙市日业电气有限公司的90%股权,以合计人民币5742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上海上丰集团有限公司。

对于转让原因,合康新能表示,这一决定是鉴于行业发展状况以及长沙日业目前的业绩情况,若长沙日业未来持续经营不善,可能进一步导致公司经济损失。本次交易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公司资产结构,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回笼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中资源大力发展优势主业,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保障公司长远发展和股东利益。

换句话说,通过这一战略调整,合康新能旨在专注于光伏、储能和高压变频器等更具增长潜力的核心业务领域,优化资源配置,寻求未来增长的动力。

九个月前更换标识的“向上突破”变成了“向外出售”。割舍了工业自动化业务中低压变频器的部分。而这也不是这家企业第一次做战略调整。2020年4月,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收购合康新能控股权的一年内,先后剥离了旗下合康动力、合康智能等多家公司,又将主要从事伺服系统业务的东菱技术也转让给美的集团。在合康新能净利润亏损达2.2亿元的2023年,这家公司就曾表示过将做战略调整,聚焦核心业务,对非主营业务逐步进行关停并转,加强高低压变频器自研自产业务、户用储能自研自产业务、分布式光伏EPC三大主营业务的能力构建与市场拓展。而如今,第一个脱团的便是低压变频器业务。

2023年的亏损主要是由于上半年户储海外主要市场需求端发生较大变化,行业渠道库存高企,国内厂家加大终端去库存力度,推广促销投入及降价力度加大。合康新能表示,由于公司前期采购其他厂家户储产品进行对外销售,其备货周期长,库存风险较大。而在该年第四季度,合康新能对以往采购的户储库存进行折价清理出售,影响了当期利润。

2024年是合康新能打翻身仗的一年。合康新能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1.12 亿元,同比增长 213.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081.17 万元,较上年同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 130.62%。报告期内,合康新能高压变频器业务实现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4.63%,毛利率较上年同期提升11.8个百分点。而低压变频器业务的主要承载者长沙日业在2023年净利润为-4481万元,而2024年前10月净利润依旧低迷,达到-1065万元。低压变频器市场的疲软无疑促使合康新能作出这一转型决策。

合康新能作为美的集团旗下从事新能源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科技企业,覆盖业务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户用储能及光伏逆变器研产业务、光伏EPC业务、高压变频器研产业务。合康新能的变频器业务较为知名,“合康”牌高压变频器是国内市场老牌,具有相对广泛的市场基础与口碑,处于国内高压变频器行业的第一梯队。相比而言,合康新能的低压变频器面临的竞争对手众多,想要维持稳定已经不易。

但在低压变频器这一领域,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持续加速和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化,低压变频器市场正迎来全新的竞争格局。供应链缺货、零部件涨价、资金链紧张以及库存较高等多重压力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根据工控网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通用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为253亿,同比微降0.8%,通用中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为64亿,同比增长1.6%。

割肉求生与刮骨疗毒并存

混沌局面也有野心家

实际上,今年光伏产业中的“割肉”离场现象并不罕见,麦迪科技、华东重机等多家企业以停止收购、出售股权、注销项目公司等方式陆续叫停对光伏领域的布局。在过去几年里,光伏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低利润的困境。许多企业开始意识到,单纯依靠低毛利的传统业务已难以维持持续的增长,转而选择退出竞争过于激烈的细分领域。

光伏产业中的许多传统设备制造商和变频器生产商也在经历类似的战略调整。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原有的市场份额逐渐变得难以维持,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技术和资本挑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缩减低毛利业务的投入,甚至完全退出这些领域,将资源集中到更具前景的业务上。

“跨界光伏”的号角才吹响几年便收场。而其中也有跨界中的老玩家选择了逆势扩张。2023年,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目前业务及战略规划,公司已从设备制造企业逐步迈向光伏产业链一体化企业,更名为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这家曾经主营精密机床制造的公司将这项主业稀释到更名的程度。从2004年进军光伏行业以来,在2021年就将新能源材料行业收入占比提升超过98%,也有业界“小隆基”之称。

但在光伏行业供需失衡加剧的今年,弘元绿能也遭受了重创。2024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7亿元,同比降低213.77%;扣非净利润亏损7亿元到10亿元。第三季度持续亏损,营业收入同比降低了44.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降低256.96%。而对于亏损的原因,该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光伏行业进入了结构性调整阶段,主产业链产品价格承压,收入减少。

而面对这样的产业链承压的普遍情况,弘元绿能一面扩张产能,一面深陷行业价格战的漩涡。产能方面,这家公司近两年为了产业链一体化的布局规划投资约470亿元。在价格方面,弘元绿能也是业内轰轰烈烈价格战中的参与者之一。

在“史上最大组件框采”中——中国电建本月公布的2025年度光伏组件框架采购开标公告,显示组件招标规模高达51GW。而参与投标企业的报价也引起了业界热议,弘元绿能也赫然在列:

对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表示,以协会11月公布的成本参考价0.69元/瓦为红线,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全部都在上端,这体现出在光伏产业链价格低迷的情形下,龙头和骨干企业仍能保持报价的客观与理性,不愿再打内卷式的“价格战”。

低于参考价的产品不免让业界对这些公司的产品质量抱有担忧。光伏组件是质保期长达10年,线性质保高达25-30年的产品,而低价产品的质量和质保能否达标,也是业界讨论的话题。对于无底线价格战的抵触,将会延续至明年。

结语

在行业洗牌、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合康新能的转型决策不仅是对当前市场挑战的应对,也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调整。面对光伏产业的剧烈波动和低压变频器市场的激烈竞争,合康新能的战略抉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信号:在行业洗牌期,企业必须灵活应变,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在变革中寻找到新的增长机遇。